【访谈】把“共富”精神讲活讲透
时间:2011年10月16日 10:28 作者:管理员
【访谈】
把“共富”精神讲活讲透
提示:8月30日、9月22日,我校副校长黄志亮教授作为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宣讲报告团成员先后赴黔江区、巴南区进行了宣讲,受到当地一致好评。在黔江宣讲后,《武陵都市报》对黄志亮教授的宣讲内容进行了详细报道;在巴南宣讲后,巴南区委为黄志亮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国庆前夕,黄志亮教授在我校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思想政治与理论等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再次作了专题报告。三堂报告会侧重各不同,反响均良好。为此,校报特采访了黄志亮教授,请他对这三场讲座的准备工作和内容作简要介绍。
记者:三堂报告会针对的对象不完全相同,您是如何准备的?
黄志亮:是的,尽管市委提供了统一的宣讲提纲,但要针对具体的对象,十分鲜活地讲透却是很难的。首先要把三届九次全委会的精神吃透;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实际。为黔江区宣讲前,我花了两周时间深入了解了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广泛查阅了黔江区委落实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一系列文件和领导讲话,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备课,补充了几万字的素材。为巴南区宣讲时,由于首次宣讲积累了经验,加之平时对该区关注较多,只花了一个星期准备。
记者:他们的反响如何?
黄志亮:他们没有想到我掌握了这么多关于他们的材料、数据和思路,与他们的实际结合得如此紧密。三个小时讲下来,他们的中心组成员都感到“很有听头”。比如在黔江区提出的“要努力做到坚决、务实、创新、持续”,“坚决”就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务实”就是“宁要实干、不要虚干”,“创新”就是“宁要妙干、不要蛮干”,“持续”就是“既为当代干、也为子孙干”,很好地结合了新黔江精神,让他们感到十分惊讶。
记者:为我校师生宣讲时应该有所不同吧?
黄志亮:是的,更侧重于全面梳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出台的宏观背景和具体措施,并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把《决定》中所蕴含的理论讲透。这样有助于他们的教学、研究和学习。
记者:这份《决定》中都蕴含了哪些经济学理论?
黄志亮:简单地说有三大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比如做“蛋糕”与分“蛋糕”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分配关系理论”,“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公有制经济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比如我们熟知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理论都在《决定》中得以充分体现;三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比如“刘易斯拐点”理论、“基尼系数”理论以及供应学派理论等都蕴藏在《决定》当中。
记者:您对这次宣讲的总体感受何如?
黄志亮:从一名经济学者的角度讲,我认为这份《决定》是少有的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理论的政府文本,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着大道理,很值得我们的师生研读。从一名宣讲团成员来讲,我在宣讲过程也感受到了区县的干劲和热情。我本人也会在校党委的总体部署下,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认真贯彻和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记者 王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