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科技创新的加速对高等院校金融相关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将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全面融入学校“新儒商”的特色培养体系当中,通过结构优化和模式创新推动金融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积极协同政产学研用等各层面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契合于全新时代需求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是金融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实现金融学院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秉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金融学院将切实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制度建设、建设“一流专业”、推进“五大金课”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培育学科特色等6项核心工作,抓住金融科技研究院建设的契机,深度挖掘重庆金融学院的平台优势,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全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积极打造区域金融服务和金融人才引育的重要基地。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激发学院活力
加强党对学院各项事业的领导,强化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意识,切实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针。加强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性、规律性和实效性研究,不断完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我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加强经费保障,满足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条件,利用校园网等现代传播技术和设备条件,丰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式。
二、健全制度建设,确保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
立足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把实用高效的管理措施,运用到各个管理层面,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约束力,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一批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期召开学院“两代会”,不断丰富会议内容,提高会议质量,充分发扬民主,使决策程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院务公开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的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三、立足“一流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以教育部“双万计划”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扶植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逐步构建具有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和学校特色,以培养“三型一化”为目标的专业体系,加强金融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努力实现一流专业数增加到3个,重点建设投资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为市级一流专业,保险学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依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挖掘专业内涵,拓展专业外延,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专业结构。抓紧抓好特色专业“金融学”建设,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经济建设急需的非特色专业“投资学”、“金融工程(智能金融方向)”与“保险学”,实现校企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推进“五大金课”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顺应当前信息技术变革、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大力提升改造现有课程和根据需要建设新课程,借助“五大金课”建设契机,在学院推行“核心与特色课程创新计划”,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力争学院各类课程均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理念,从专业学科特点出发,深挖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发展,做到学院教师总量平稳增长,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进一步增加,创新渠道,多方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加大学院教师内部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如:加强在职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技能培训和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鼓励在职教师报考攻读在职博士,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学术活动等,通过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六、凝练金融学科特色,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
坚持以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立足学院大金融专业特点,开拓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对传统优势的金融学专业,要立足打造学科特色与品牌;对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整体学科布局,带动投资学、保险学和金融工程学等专业的发展,以学科交融为发展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学科群智能金融的建设,形成金融学院特色鲜明的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