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庆日报》刊发杨继瑞校长专稿

5月8日,我校校长杨继瑞教授在博智楼国际学术报告厅为重庆各高校的数十名校长及高校财务人员作了一场题为“高校如何创新途径,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办学”的学术报告,精彩、有见地的讲演除了给与会者以启发和参考外,同时也吸引了新闻记者的注意。报告结束后,《重庆日报》记者杨冰对杨校长进行了专访。

    6月10日,《重庆日报》一月才出一期、主要供各级领导参考的栏目“决策参考”在显要位置用半个版刊发了我校校长杨继瑞教授的专稿“校长当家:理财方知柴米贵”。文章发出后,网易、搜狐。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重庆新闻网”、网易、、大渝网、新民网等各大网站以《著名经济学家杨继瑞:如何让高校走出没钱发展的困苦》、《高校论坛:如何让高校走出没钱发展的困苦》、《杨继瑞:如何让高校走出没钱发展的困苦》等为标题纷纷进行了转发。

 

 

 

 

 

 

 

 

《重庆日报》“决策参考”刊发的杨校长专稿内容

 

校长当家:理财方知柴米贵

 

核心提示

    一方面社会抱怨高校“学费太高,上不起学”,另一方面则是高校还是缺钱,有的甚至还举债发展,并导致产生财务危机。

    这为高校找到了一个理由: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本身不足,岂敢轻易降低学费标准。

    如何让高校走出没钱发展的困苦呢?

用有限资金办一流大学,考验大学校长智慧。CFP供图

 

世界一流大学的首位华人校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曾说,自他担任校长以来,投身科研的时间很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四处演说,为学校募集资金。

    这在国内也许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但在国外大学却是校长工作的常态。

    目前国内大学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大学一方面要面对社会上“学费太高,上不起学”呼声的压力,为学生减轻负担,这样学费收入必然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数量的增多,财政拨款投入越显得“撒胡椒面”,杯水车薪。这显然与高校的迅速扩张极不适应。国内高校举债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高校甚至由于资金链控制不当陷入债务危机。

    在此情况下,国内大学校长如何辗转腾挪,当好家、理好财,用有限资金办一流大学、引进一流大师、建设一流实验室,同时做好资金的平衡呢?

    校长 谈钱不“丢人”

    5月8日,重庆工商大学南山书院。来自我市各高校的数十名校长及高校财务人员聚集在这里,探讨一个共同话题———“高校如何创新途径,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办学”。

    主讲人是新到任不久的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他此前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是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

    论坛开始,市教委总会计师邓睿首先抛出问题:目前我国大学发展迅速,资金短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方面要发展,另一方面缺钱,怎么办?

    “大学要建设实验室,为学生修教学楼、宿舍,要引进先进人才,这些都需要资金。”杨继瑞说。在外界人看来,大学是一个承载着众多人求知梦想的圣地,如果大学校长去谈怎么筹钱,似乎是很不合时宜。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学教师也需要去菜市场买菜,去商场买衣。在杨继瑞看来,大学校长善于开辟新路,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是大学一个发展趋势,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海外 大学收入有“道”

    以教育投入最多的美国为例,无论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获取捐赠和投资收入,已经是高校两个重要的经费来源。其中私立大学超过四成经费,来自于产学研销售收入、社会捐赠、学校基金投资收入等。公立大学这一比例也达到近30%。

    在日本,中央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只有学校总体收入的一半,另一半也来自于校产收入和学费等。在韩国,企业办学更是一种风气,例如三星、现代等企业集团,都独立创办有企业大学和研究院。

    例如培养了8名美国总统、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哈佛大学,该校有专门管理捐赠事务的部门和机构,包括哈佛大学基金会、哈佛校友联合会、学校开发办公室等。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投资运作的哈佛管理公司(HMC)。

    哈佛管理公司独立运作,只对学校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主要对哈佛基金进行投资和风险控制,其收入成为哈佛大学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整个学校营运收入的30%以上。2007年,该公司管理的基金高达500亿美元。

    与哈佛相对应,美国排名前几位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虽然该校主要收入来源是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投入,但其争取政府投入与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知识技术转移和产品创新,近年来捐赠、销售和服务收入逐年上升。

国内 高校的探索

    事实上,国内大学也开始了有效利用社会资金的尝试。

    杨继瑞介绍,在利用社会资金合作办学上,1994年成立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该校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合办),短短十几年时间,发展迅猛。在2009年全球商学院MBA课程排名中,该校列全球第八,亚洲第一。

    清华大学也成立了中旭商学院,其主营业务包括品牌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管理等,为现代企业管理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筹集资金方面,1994年清华大学就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下设立了基金会。随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也纷纷成立了基金会。

    我国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创了中国教育机构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先河。

    探索在逐步深入。2006年,中国证监会批准了耶鲁大学基金会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作为第一家获得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投资资格的国外大学基金会,其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额度。

    建立 长效机制保障大学权益

    杨继瑞认为,能够多渠道筹集资金,这不仅能解决高校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而且是高校践行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鉴于国外大学的经验,以及国内大学的探索,杨继瑞认为,高校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可以综合利用BOT项目融资、委托贷款、信托、租赁、资产置换等多种渠道,实现融资多元化。

    例如,一家高校在建设教学楼的时候,可以采用让建设方(社会资本)垫资建设,建成后高校以租赁方式租用教学楼,若干年后,教学楼财务残值由学校收购。这样就实现了学校将教学楼的建设成本分摊在若干年偿付,减轻压力。

    此外,新东方的上市,为教育机构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而高校将优质资产上市,也将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多元化筹集社会资金办学,还存在着诸多体制障碍和法规漏洞。杨继瑞建议,应建立高校利用社会资金办学的长效机制。

    从法规上,国家应立法对高等教育筹资中的社会捐赠、债券发行等进行支持,并落实学校法人地位,界定高校融资的权利义务。

    从技术上,国内大学应该成立专门的基金会,实现融资、投资的专业化管理。例如耶鲁大学基金会在国际期货市场、石油市场就有颇多斩获,这就是得益于该公司的专业化管理。

    高校作为科研基地,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杨继瑞认为,可以盘活这些无形资产。例如高校图书期刊资源与社会共享;高校科研资源与社会项目相结合等。

    在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同时,杨继瑞强调,目前国内高校亟待建立的是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防控机制。高校融资规模可以多大、负债率应该多高,政府部门和高校应该共同研究出一套评估办法,确保高校资金运作在安全的范围进行。


上一条:学校召开学生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

下一条:西南政法大学宣传部一行来我校交流宣传思想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