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使命 新征程 新作为 >> 正文

【新使命 新征程 新作为】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聚焦需求促创新,“四轮驱动”助发展

“十四五”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作为国家在废油处置领域布局的唯一工程研究中心在面对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将勇挑重担,积极应对,始终围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战略目标,结合废油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的实际需求,着力夯实科技支撑、强化资源集聚、突出行业主导、提升社会服务,积极服务“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发展思路

发挥区域优势,契合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中心研究特色,彰显自身区域发展优势,点线面布局(重庆为点,长江经济带为线,面向全国),建成“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立足服务创新,凸显特色优势。聚焦废油处置处理与资源化领域相关产业以及相关生态环保重点工作/重要民生工程的突出问题和需求,坚持“软”环境打造和“硬”技术开发相结合,建成国家及地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高地,成为指导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的战略智库。

对标一流建设,苦练提质内功。凝练方向,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支撑一流学科发展,打通研究成果转化技术瓶颈,打造“专而精”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二、总体目标

围绕行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厘清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一批产业化、工程化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废油资源化技术成果高效转化,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巩固行业发展技术输出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打造,引进和培养国家级行业领军人才;深度挖掘中心发展潜能,不断增强中心在行业的影响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中心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成为废油资源化领域发展战略智库、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核心供给池,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要举措

1.完善科研基础条件,提供可靠保障

按照“内增外联”模式,争取学校支持,扩大科研用房规模,加快科研仪器设备升级提档;联合龙头企业建设系统化中试平台、转化基地,不断完善科研硬件环境,建成集科研、试制、工程转化、成果展示、教学实践、国际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科创园区。

2.凝练研究方向,“硬”技术开发与“软”管理支撑相结合

围绕废油资源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科技需求,重点攻克废油减量化清洁生产、废油无害化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关键核心“硬”技术,开发相关成套工艺与装备,完善“源头控制、过程减量、末端治理”的技术体系,服务地方相关产业和重点民生工程,逐步提升废油污染防控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环保产业竞争力;建立废油监测及特征污染物大数据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挖掘行业发展数据在人群健康防范、环境风险控制与环境准入、环境监管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软”管理支撑技术探索。

3.“质”“量”并重,科学统筹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借助创新团队的建设,突出重点,抓好领军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柔性引进院士、引进或培育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打造“大师+团队”为特色的技术创新团队;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业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博士后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等高水平社会急需人员,建设省部级研究生导师团队,形成“高校走进企业、企业依托高校”的人才联合培养良好格局,为促进区域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

4.强化社会服务,提升行业主导力和影响力

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龙头企业对接,强化与区域产业融合,为部门和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行业主导力。面向行业管理需求,实施“政策标准”战略,抢占行业发展话语权,争当“领路人”,做好产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的“好参谋”;发挥中心在相关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的核心作用,面向企业在战略发展及科技创新的需求,提供产业政策、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战略发展等导向性咨询服务,同时鼓励中心科研人员“入园进企”,贴近产业需求,向企业提供成套工艺方案设计、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技术试验、核心设备集成设计、关键零部件/材料研发以及检验检测等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链相关企业转移,进一步扩大中心在行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力。


上一条:【新使命 新征程 新作为】党委保卫部(保卫处):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下一条:【新使命 新征程 新作为】外国语学院: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闭